以需求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实现东莞制造蜕变

发布时间:2015-11-18 14:10:21 中国汽车网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出《制造业的调整与变革四问》。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珠三角“关停潮”又来了么?产业空心化会不会出现?央视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关停、外迁的基本是规模小、投资少的劳动密集型传统加工外贸企业,其总部也大多留在东莞。而同时,新一轮招商引资、外商增资扩产增速与规模远远高于关停搬迁的速度与规模,东莞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比重也越来越大,产业空心化并没有也难以出现。

  目前,世界经济尚存较大不确定性,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犹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产业转移和企业变动的风吹草动,各界高度敏感,自是在情理之中。而制造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东莞制造”作为典型样本,媒体聚焦于此、发出“四问”,其中的一些“问题预设”代表了外界对制造业现状的认识和研判。

  当然,统计数据可以作为明证,上述的认识包含偏差、误读和过度担忧的成分,但是客观地讲,媒体和外界关注的一些制造企业现象并非凭空想象。东莞制造业目前的确正处于深刻的调整和变革之中,甚至一些企业面临较大挑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借力消费结构升级和互联网经济勃发,加快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加速制造业调整、改造和升级,让东莞制造迸发新活力。

  为什么目前一些制造企业存在较大压力和困难?通常解释称,主要因为企业人力成本上升、世界经济疲弱等,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分析,从需求——供给角度讲,这些企业遇到的问题就是结构性需求与供给失衡,旧的生产供给不能满足新的有效需求。日前,高层关于经济运行的论述中,“供给侧改革”成为高频词汇,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表明,长期以来侧重刺激需求的宏观政策将转向供给侧改革。这为制造企业的改造和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微观基础,制造企业因势利导改造升级,以满足升级的社会需求,才是摆脱困难、实现蜕变的重要途径。

  首先,制造业要通过技术革新、流程再造,实现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满足市场需求升级。日前火爆的“双11”网络消费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社会消费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这种巨大的需求潜力与国内企业生产的增长并不匹配,甚至出现了国人出国抢购马桶盖的现象。个中缘由,不得不承认,国人对产品的消费需求正在由低端、单调,向中高端、多元化转化,而国内制造业企业的很多产品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这种巨大的矛盾,为国内制造企业升级改造指明了方向,未来的企业生产不但必然是高品质的,而且必然是个性化、柔性化的。以“机器换人”、“无人工厂”为代表的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其作用不仅是要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更是要对制造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奠定基础。

  其次,加快互联网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互联网+”深化融合二三产业,通过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带动制造业增长和改造。长期以来,人们对二三产业的地位存有争议。有人说,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是未来的方向,第三产业必然要超越第二产业;而另一些人则说,警惕经济过度虚拟化,要重视实体经济、“回归制造业”。争议源于对产业经济简单划分,而在现代经济的事实运行中,产业越来越融合在一起,特别是服务业,已经深深融合于制造业的很多环节。既然服务业大发展是趋势,制造业就应该顺应趋势,主动承接服务业对各个环节的渗透。东莞制造也应该利用服务业大发展,实现自身的升级转型,不仅是延伸自身的产业链条,而且要在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承载制造业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以此实现制造业另一种形式的转型升级。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