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合水易:生态农业发展的“六个优化”和“五个升级”

发布时间:2014-08-21 09:08:54 中国汽车网

\

生态农业项目

近200年来,现代农业逐步发展成为当今农业开展的主要模式,但随着现代农业的高效产出,其带来的土壤侵蚀、化肥农药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也浮现出来。面对日益严重的“农业问题”,世界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生态农业便是世界各国的选择,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山合水易机构认为,生态农业的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提出生态农业发展要实现“六个优化”和“五个升级”。

生态农业发展的“六个优化”

一、农业景观化

全国种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纷纷强调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生态农业项目要以景区整体景观提升,从艺术农业、景观农业、观赏农业出发,将农业景观纳入到旅游内容之中。在农业种植景观的基础上,围绕田园风光将主题、文化、休闲等融入到田园,可通过与婚庆、田园影视等产业有效对接,使农业景观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农科休闲化

在现有农业科技示范的基础上,以创意农业、养生农业、智慧农业、颐养农业、未来农业、太空农业为突破点形成以科技为依托的休闲农业,从“高、新、特、优、雅、奇”等方面实现农科展示与旅游休闲的对接,为都市人提供认识农业、体验农业的机会。在科普的基础上,将农业科技与生活相结合,将生活空间有效利用种植果蔬的都市农业生活样板间。

三、农民多业化

生态农业项目一般包含部分村落,涉及到农民的安置,全国农民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农民创业培训和引导农民服务二三产业,在此类项目中应该在农民创业引导和培训旅游产业工人方面做出示范,让农民积极的参与到旅游开发之中,通过以农耕为原材料的农民手工艺制作工坊、农民创意集市等丰富项目的田园韵味,并形成项目发展的互动引擎。

四、资源产品化

通过旅游服务业开发升级现有产业内容,用“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研、悟”等旅游元素与现有农业资源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农耕生产-初级加工-定制成品的模式,提供体验式销售、体验式购物,直接面对都市顾客,提供农产品定制化成品加工,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完善大中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后花园等产业功能,更好的与长三角对接,实现服务业服务现有产业的目标。

五、乡俗游乐化

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乡土文化梳理重点工程,推进农俗村发展。结合园区大面积示范种植,从传统农耕中取材,增加乡土、乡俗、乡趣的田园游乐体验内容,展示农业发展进程,将本地的农耕民俗文化进行保护。

六、服务聚集化

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生态农业项目应该紧抓机遇,从现代农业服务业入手,推进农科研讨、产学对接、会议培训、产业孵化。同时在农业休闲、观光、游乐的开发中融合产业发展,将田园种植中通过创意休闲的方式提供主题化的定制服务,从而实现以农业为基点的都市服务产业的聚集。

\

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升级产业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的“五个升级”

一、产业模式升级

生态农业项目应由现代农业向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科技农业、农业旅游方向升级。打造区域新亮点,形成品牌。通过对现有产业的升级和新产业的引进,增加园区的复合能力,最终达成产业的整体升级,尤其是旅游业的注入能带动园区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

二、城市功能升级

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近郊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旅游带动农业、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时间空间升级

景区由传统的三季向四季升级,四季景区,四季农业,四季体验;由原有的只有白天游玩,夜间休息的方式向白天、夜间都能游玩的方式升级,夜间也要有丰富的活动,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留住游客。

四、休闲方式升级

现代人们的休闲方式多注重于心灵的释放、自我满足和个性体验,该项目以此为核心,依托有机农业、水资源等,开发一些原汁原味的养生度假体验、现代农业体验和亲子游乐,打造一个特色化、高端化的农业休闲度假综合体。

五、景观游憩升级

在生态农业项目中引入水资源,并进行大地艺术景观升级改造,增加景观效果;结合农业生产,增加一些大地景观艺术;同时加强园区内部改造,设立合理的旅游线路,提升项目整体形象。(赵朴)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