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衡建: 楚湘碧玉就是和氏璧?

发布时间:2014-09-17 19:11:03 中国汽车网

“被视为千古之谜的和氏璧其实是一种硬玉,它产于湖南山脉!”

2014年9月,湖南株洲,谭衡建向记者谈起自己的这一“重大发现”及论据,简直如数家珍。“正因为这种硬,造就了卞和的命运悲剧,以及和氏璧的千古谜案。”

谭衡建系旗下有着上千家连锁机构的湖南康美尔科技公司董事长,一个被誉为“中国灰指甲教父”的亿万富豪。但此时,他显然更像一个地质学专家。他也因为对湖南玉的独创性发掘,被湖南电视台、株洲日报等媒体誉为“将打破‘湖南无玉’的历史记录”。

和氏碧之谜

在方圆50亩的湖南株洲康美尔科技园内,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形状各异的玉石,足足有上千吨。它们外表上和普通的石头并无二致,但切开来,却质地极其优良,色彩夺目摄魂。谭衡建为这些玉石,申请了一个专有的商标——楚湘碧玉。

“他们不是普通的碧玉,而是当代和氏璧!”谭衡建语气坚定地说。

为此,谭衡建在科技园门口,特别立了一个卞和的雕像,以示向这位发现楚湘玉的“老祖宗”敬礼。

谭衡建祖籍长沙,从小在地质队长大。他对卞和的记忆,追溯到学生时代。课本里“完璧归赵”的故事,让他知道了这一价值连城的矿世奇宝——和氏璧。而韩非子的“卞和三献”,让他为卞和的命运,充满感叹。

《韩非子》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卞和是楚国人,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璞。他将之献给楚厉王,厉王令玉匠鉴别,认为只是一块石头,便以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左脚。武王继位,卞和再次献上玉璞,还是被认为是一块石头,又被砍去了右脚。后文王继位,卞和抱玉璞于楚山脚下连哭三天三夜,眼泪哭成了血。文王闻悉便叫玉匠剖开那璞,果然是一块稀世之宝,便命之为“和氏璧”。

这是战国大思想家韩非关于卞和的记载。也有记载,说卞和在楚山中看到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上,便根据“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而采到“和氏璧”。但更早的记载,还有《荀子》,“和氏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下宝”。

和氏璧的出处,于是成谜。尽管后人普遍认同采自楚山,但楚山到底是哪座山?是在湖北境内还是湖南境内?有人说是荆山,有人说是其他,没有定论。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楚国向赵国求婚,和氏璧到了赵国。虽历经“完璧归赵”,但随着秦国一统天下,和氏璧最终到了秦始皇手中。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玉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秦始皇的玉玺是用和氏璧所造。

因为没有实物对证,不仅“无价之宝”和氏璧到底流落何处,成为谜团,而且和氏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玉石,也成为“千古奇案”。

1982年,20岁的谭衡建考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于地质找矿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又留校任教,主教地质学专业。

因为专业的缘故,谭衡建曾对和氏璧产生了无限兴趣。“价值连城、完璧归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中国,从没有哪一个玉像楚和氏璧这样牵动国人的文化神经。可以肯定地说,和氏璧是中华史上第一玉。”

在他看来,纵然再多谜团,和氏璧是“天下第一玉”及产于楚国应是不容置疑的。作为楚国重要境地的湖南,极有产和氏璧这种宝玉的可能。但湖南的玉产业,为什么近乎一片空白呢?这让他非常不解。

1989年,谭衡建考上了湖南中医学院,转向了医学领域的发展。毕业后,他经过艰苦创业,缔造了在消除灰指甲领域家喻户晓的第一连锁品牌——康美尔乐,旗下有1500余家加盟连锁店,坐拥上亿身家。

尽管在健康产业的路上硕果累累,谭衡建始终没有放下心中的“地质情结”。因为这种情结,20年之后,他突然站在了“破解和氏璧之谜”的节点上。

答案,原来就在自己的脚下。

谁说湖南没有玉?

2010年春季的一天,天高气爽。谭衡建路过湖南某市区的某建筑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将成堆的大石块倒入碎石机,便忍不住上前端详。未料,细看之下竟有惊人发现:“这哪里是石块,分明是包裹着有待雕琢的璞玉!”

怀着好奇,谭衡建从中买下些“石头”,拖回家研究。经检测,这些被当作建筑材料的石头,竟是一种极有特色的碧玉。“生于前寒武纪6亿年至10亿年前,且色彩丰富,全国少见。”

湖南真的产玉?这让谭衡建顿时遐想联翩。他开始寻“宝”,决定探个究竟。

地质学知识告诉谭衡建,玉石的形成,大都与火成岩有关系。这预示着,湖南的罗霄山脉,雪峰山脉,岭南山脉的北端,以及整个连云山脉,都有产玉的可能。“很多人不懂就会到河里到处找,我找了很多图,查了很多资料,是定准方位再去找。”

最先有所发现是在炎陵。“有一个河滩,里面的石头不错。”谭衡建便很激动地租下一块地,交了一年的钱,然后开挖。挖了一百多吨回来后,发现石头的质量并不太好,里面杂质多。原本准备租30年的,就停了,重新寻找。

2011年春节,大年初一。当别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和饭局中,谭衡建带着朋友出发了。这次,他把目标锁定在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的郴州地区。他边走边看,发现渐渐地石头就不一样了。“后来发现沙堆了,沙堆附近有河,我们找到河,就沿着河边走,边走边找,就真的发现玉石了。”

那天的阳光很灿烂,照在玉石上雪白雪白的,真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我一眼就发现了,感觉冥冥之中与它们很有缘。”原本计划郴州、宜章、汝城、桂阳、桂东等多个地方找的,最后在第一个目的地,谭衡建就拉了满满一车回来。

收获最大是在雪峰山脉。那是2012初,谭衡建在雪峰山脉下的一个农村发现有玉石,就租围了一块地开挖。但挖着挖着,发现旁边也有人挖——原来正好有人在修路。那些上好的玉石由于外表并不起眼,被压路机纷纷碾碎。谭衡建心疼不已,忍不住去捡。这惊动了当地的农民,大家都跑过来疯狂地“抢石头”,甚至惊动了当地的媒体和公安。

不过,农民并不懂行,抢的都是“观赏石”。谭衡建灵机一动,便把大家集合一起,教他们如何捡石头,然后把捡来的石头一律收购。因为外貌普通,且裹着泥巴,几乎没有人相信这里头是玉。谭衡建凭借出色地质知识和财力,就足足收了上千吨回来。

玉石越来越多,足足堆满了谭衡建的工厂。但这到底是什么玉呢?能雕出什么价值的作品呢?很多人存疑。

2013年春,谭衡建来到广西芩溪市,找到一位叫程振华的雕刻经理人。芩溪因盛产红色花岗岩和金砂玉,被誉为“中国花岗岩之都”,这里聚集了大量高水平的玉匠。可程振华看了谭衡建带来的样品,坚决拒绝了他:“在我们玉雕行业,你这叫杂石,没有什么价值!”

杂石?不值得雕?谭衡建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谭衡建不甘心。他带着样品回到湖南,找到了湖南省宝石检测评估中心首席专家田宝珍。田宝珍经过检测,认为这是上好的玉石,材质以石英为主,颜色比较丰富,硬度很大,达到了7,完全可以做上好的玉雕和玉件。

谭衡建再次找到程振华,程勉强答应一试。他找来一个叫郭新芳的老玉匠。郭师傅开始也不乐意。可雕着雕着,不禁大为惊叹:“越往里面雕,越发现是好玉。色泽明亮,颜色丰富,有很大的创意空间。好的雕刻师,最喜欢这种玉。”

这一刻,站在旁边的谭衡建不禁泪眼婆娑,说不出话来。他顿时想到了卞和,想到了和氏璧。当年楚国的宫廷玉匠,与今日程振华和郭新芳,何尝不是一样的心路历程?!

这一刻,千古谜底在谭衡建的心中豁然洞开。

楚湘玉,湖南魂

“硬——就是因为和氏璧太硬,不易雕琢,再加上外形普通,不被当时的皇室玉匠认可。而古时候的雕刻技术和工具远不如现在,亦造成和氏璧之后,没有类似的玉器被发掘出来。故成了空前绝后的稀世之宝。其实,它就是我们现在的楚湘碧玉,或者说湖南玉。”

谭衡建再次谈起和氏璧,仿佛已卞和附体。“要是我生在古代,是不是也和卞和一样,被皇帝断了双腿呢?”

谭衡建将自己的玉石样本送去权威机构检测,其硬度均在6.5—7.2之间,且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钾等,质地致密、硬度大,有韧性。光泽明亮,色彩极为丰富。经核工业权威机构检测无放射性危害。“这大概与湖南的地质构造有关。湖南的侵入岩特别发达。”

中国有四大名玉——新疆的和田玉,河南的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及湖北的绿松石。“但这些都是软玉,硬度比我们低。我们应该是五大名玉之首。楚国大地,什么玉才是和氏璧?唯有湖南的玉!”

在谭衡建看来,卞和冒死献玉,屡败屡献,这是典型湖南人的性格和精神。从“卞和三献”,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到“要想中国亡,除非湖南人死光”,从王夫子、曾国藩、谭嗣同、左宗棠、黄兴、宋教仁、蔡锷,到毛泽东、彭德怀、胡耀邦、朱镕基……硬性、血性和韧性构筑了湖南人精神的“魂”。而这,与和氏璧和楚湘碧玉的特质如出一辙。

“同样的地域,同样的特性,同样的人文——这均证实了和氏璧就是楚湘玉。如果说红辣椒代表了湖南人的个性,那么楚湘碧玉,代表了湖南人的魂!”

秉持这种精神,谭衡建先后花费巨资,不仅到广东、广西,还多次跑南阳、上海,在那里寻找最好的琢玉能手,力求彰显湖南人的“魂”。谭衡建正在修建的楚湘碧玉展览博物馆,拟专门做一个陈列室,展示和氏璧及湖南玉文化的历史渊源。

“湖南玉的渊源,还可以溯源到更早的时候。”

谭衡建告诉记者,新中国重大玉石考古发现——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出土的凤鸟形佩,透雕的手法使佩玉玲珑剔透,说明史前时期湖南的玉文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华夏鼻祖神农氏株洲采药,尝遍百草,“他手持的采药工具,也许就是湖南玉。”

卞和之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湖南安乡出土的西晋玉器,均验证了湖南玉文化的繁盛。但由于硬,不易雕琢,湖南玉始终没有形成产业。

“不过,也有传说,当年秦灭楚,传承卞和精神的湖南玉匠誓不言降,一律以身殉国。这造成了卞和之后,再无和氏璧。”谭衡建说道,“所以,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重新继承老祖宗的东西了!”

“一个都不想卖”

谭衡建发现湖南玉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来社会的关注。湖南电视台、株洲日报、株洲晚报等媒体曾专门对谭衡建做了详细报道,盛赞他发现了“中国的第五块玉”。专家预测,因为谭衡建的发现,湘玉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湖南乃至全国的一个重要产业。

一些玉爱好者主动找上门来,在一睹“当代和氏璧”风华的同时,要求购买谭衡建手里的楚湘碧玉。但谭衡建一律摇了摇头:“现在,一个都不想卖。”

一些台湾、广东、河南、福建、韩国等地的玉商闻讯赶来,参观后提出要购买所有的玉石原料,谭衡建也都一一回绝了。

不想卖?这上千吨的玉石,难道就这样“藏之深闺”?这让很多“玉粉”纳闷。

作为湖南玉的发掘者,谭衡建其实并非不想将这种“湖南之宝”与众分享。相反,“撬动湖南的玉产业,不仅是我的第二次创业,也是我作为一个湖湘人的使命。”他说。

在谭衡建看来,和氏璧的真正珍贵,是卞和用生命赋予了它独有的价值,这也是那个时代其他所有宝物都不能比的。“所以,越是好的玉,越需要好的雕琢,需要好的文化承载,需要好的价值再造。”

谭衡建希望打造的,是一个真正的湖南玉品牌,并让这一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这样的玉品牌,必须彰显湖南的‘魂’,传承湖南文化的精华。”他强调。

在湖南株洲的康美尔乐养生典藏馆,谭衡建领着记者参观他的楚湘碧玉。这上下两层的会馆,摆满了数百件精心打磨出的玉雕作品。那些平时看似普通的石头,在这里完全变了模样,焕发出如梦似幻的璀璨和瑰丽——

一尊“英雄”,鹰与熊的形象栩栩如生,色彩丰富多样,质地润泽柔亮;一尊“丰收”,金黄的玉米形象生动,连上面的“虫子”都活灵活现;一幅“富贵双全”,灵动的喜鹊与洁白的玫瑰花,晶莹剔透,其色之纯,质之润,均令人叹服……

谭衡建一边领记者参观,一边感慨:“这样的作品,其他玉种是很难雕琢出来的。譬如和田玉都是白的,有点‘黄皮’都不得了了。湖南玉颜色丰富,最适合打造艺术精品,最能给人以惊喜。”

台湾一位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弟子。他曾一再担忧说大陆人把老祖宗的东西都丢光了,“破坏环境,只会搞假东西”。但参观完谭衡建的养生典藏馆后,顿时安静下来,感慨道:“没想到大陆还有人在弘扬老祖宗的东西!”

不过,这些让大师“安静”的作品,谭衡建暂时一件都没有推向市场。

谈话间,谭衡建不断接到咨询购买楚湘碧玉的电话,他在详细回答后,又一一委婉拒绝。谭衡建在缔造康美尔乐品牌时,曾公开过自己的电话号码16年过去了,这一号码再次成为“热线”。

“对于我来说,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我现在要做的,必须是有价值感、使命感,甚至有挑战力的事情。”

在谭衡建的规划里,他要卖的不仅是玉,更是养生,是文化,是品牌。“健康养身,典藏养心”。通过这种承载中国玉文化的“养生典藏馆”,将健康和文化打通,将养身和养心贯穿,实现全国式“连锁加盟”,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养生技法,让价值连城的“当代和氏璧”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在价值塑造没有完成之前,我不会轻易行动。因为如何彰显湖南玉的‘魂’,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谭衡建说,“不过,我们的商业模式很快就会出台,已有不少人在等着加盟。”

“我希望这么好的玉,不但有最好的文化,也有最好的商业模式。让那些真正的付出者,能获得超值的商业回报,造就真正的湘玉大师、湘玉富豪,而不是重复卞和的故事。”

“湖南玉有太多美好的东西了,每次想到这些,我就有种说不出的兴奋!与这样的玉结缘,这是我的幸运,更是这个时代的恩赋。”

谭衡建侃侃而谈,语气柔和而坚定。孔子云:“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归宿。

编辑: 来源:中国汽车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