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服务与人”的现在与未来

发布时间:2014-09-05 13:51:33 中国汽车网

\

腾讯早在2014年的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就提出“连接一切”的口号,而微信也试图成为连接人与服务的桥梁。9月3日,百度世界2014上百度李彦宏郑重提出“百度连接人与服务”的战略,并推出了与微信公众号类似的“直达号”。

一时间,百度与腾讯都站在了人与服务相连接的跑道上,于是也引发了大量分析评论。对此,我也想简单谈谈个人观点:人与服务连接的现在与未来。

“人与服务连接”的现在

先来谈微信公众号对人和服务连接。微信公众号的连接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一头连接商家,一头连接用户。商家开通公众号后,可以在公众号上提供销售商品、服务,完成客服等工作,这就不过多解释了。

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后台开发技术有门槛、商家公众号获取粉丝有难度、粉丝活跃度增加有难度、微信没有提供商家与用户接触的网上场景,商家主要依靠线下的店铺二维码、宣传页二维码等线下场景来获取粉丝关注,这就限制了商家获取新用户。因此微信公众号目前只是停留在CRM上。

对于一些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和忠诚度的企业来说,利用公众号可以节约与客户沟通、客服、售后成本,比如,银行、运营商等大型企业。但是对于普通的餐饮、旅游、服务类企业来说,他们迫切需要通过互联网获取新用户,并发生消费,而微信暂时还不能帮他们实现这个直接目标。

于是百度直达号来了,从百度世界的演讲来看,百度是看准了微信公众号当前的弱点,于是通过百度搜索、LBS、大数据的现有优势,直接为这些餐饮、旅游等服务类企业提供直接获得用户的手段。

但是我并不认为“直达号”是创新,因为只是提供了用户快速找到企业轻应用的一个手段而已,目的是为了提高用户留存率,并试图弥补其在CRM上的不足,这两点正是微信的优势所在。而百度移动搜索早已就通过搜索 LBS 大数据为用户提供了精准找到服务的功能。

比如,我在微信最新的5.4版上搜索“咖啡厅”,结果找到的是几个咖啡厅的公众号,以及相关公众号文章,无法获得服务。而在百度移动版搜索“咖啡厅”,能直接在百度地图上定位到附近的咖啡厅,以及平均消费,如何到达等。

所以当前来看,百度仍然是用户获取服务的第一入口,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微信是留存用户的最佳平台,这也毋庸置疑。百度说,我是一条河流可以给任何企业提供精准化的流量供应,因为我的搜索引擎是“雷达”,可以为用户精准制导,。腾讯说,我是一个湖泊,我可以聚集大量的水资源,但是企业要水流,都必须自己去挖运河,造渠道引流。

当然这两种模式的优劣,也显而易见。很多人认为,百度无法沉淀和留住用户,这是腾讯的优势;而腾讯则难以将流量精准的,自动得匹配给企业,这又是他的弱势。

“人与服务连接”可看到的未来

百度因为无法留存和沉淀用户,于是做了轻应用和直达号,新增了支付和社交,让企业的直达号页面可以直接完成交易和沟通,形成了整个找到服务、获得服务、评价服务的闭环。微信为了跳出这个封闭的盒子,也开始想办法了,于是在5.4版微信也破天荒的加入了搜索功能,目前只能搜到公众号和相关文章。

所以微信为了实现精准为服务导流,精准实现用户与商家的连接,不让商家自己挖运河与渠道,就必须在搜索上下功夫,你会发现,公众号就成了百度为企业建立的轻应用,于是殊途同归。这是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人与服务连接的未来。

至于微信是否会这么干?我不知道。因为腾讯曾经在搜索上失败,已经将搜索业务全都交给了搜狗去做。现在又在微信上加入搜索入口,这意味着必须又投入精力继续做搜索技术,至少要做用户搜索服务的大数据,以及与LBS结合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制导服务。

另外,面临还面临用户在微信上进行搜索的体验度问题,以及腾讯在搜索技术上的积累等,都决定着这个战略的未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对腾讯如何为商家提供精准流量和粉丝获取的建议,腾讯也可能会采取其他我们想不到的更好方式来实现。

但是这一步必须要实现,否则就无法提升用户获取服务的效率,企业服务对接用户的效率,从而让公众号只是成为CRM关系管理平台,无法成为服务平台。

当然百度在ID帐号、支付上的弱势,也让百度在提供人与服务连接的时候,又无法完成用户沉淀,所以百度一直在加大这方面的努力,百度贴吧的转型、百度钱包的推出都有这方面的用意。

“人与服务连接”的更远未来

当前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形态,技术形态仍然在走PC时代的老路,虽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但是路径都是需要逐渐演进的,在看不清前路的情况下,借助原有的经验走路是正常的。

所以当我在一个500人的大群里谈到“未来任何网络ID会消失,人并不存在于某个企业所建立的容器中,而是人本身就是个ID,活在每一个不同的移动场景之下。”这个观点的时候,被一群业内人士围攻,他们认为我这是在天方夜谭,或者简单两字“吹牛”。

由于群中打字费劲,也探讨不清,我用本文来解释我的观点。我的观点建立在两个已经被认可的理论基础上。第一个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和便捷交通将人的时间、空间全都打碎,我们已经不再生活在一个双维的世界里,而是一个多维世界;第二个是,技术会带来产业变革,人的物体化、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这两个趋势,我认为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在PC时代,我们都坐在电脑前,每个网民都被装进两个盒子里,一个是浏览器,另一个是QQ;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人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动,网络随处都有,人其实是活在一个个不断变换的多维空间和生活场景中,我的意思是,人不可能活在网上了,而是活在了已经联网的各种场景中,商场、酒店、家里、KTV...。.人从虚拟的网络上的人,变为了实实在在的现实中的人和“智能人”,这是个根本性的改变。

而这就意味着未来的互联网需求与服务不能够被任何具有边界的网络产品所禁锢,因为带有边界的互联网盒子必然带来效率低下的服务,而未来的服务应该是智能匹配,非主动搜寻。技术的日新月异和高速发展,意味着“智能人”本身会成为连接的桥梁,人工智能技术、指纹技术、DNA智能技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甚至将芯片植入人体,让人也成为一个具有感知的设备。

畅想一下这个未来,人的DNA会被输入一个智能芯片中成为唯一标识,而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ID,而不再是任何网络的虚拟ID。人在进行消费服务的时候,这个ID和人捆绑在一起,会自动产生定位,并自动获取周边的服务,然后通过大数据运算帮助做最优选择,再通过可穿戴设备反馈给人,进入餐厅后无需刷卡和支付现金,也不需要刷二维码,通过指纹直接完成支付,通过语音直接对服务进行打分和评价,通过智能眼镜拍摄服务内容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一切都是智能的。

遥远的未来似乎无法想象,但是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技术肯定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会以无疆界的形式如同水一样输送到任何产业,成为这些产业智能化工程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DNA,而技术本身或许是无形的,比如,电力、蒸汽机等。

而当前具有前瞻的企业应该做的是如何为未来10年,甚至20年做技术储备,并为这个更加开放和无疆界的未来做布局,让自己成为更多企业和服务的一部分,渗入他们的DNA中,而这要比“连接一切”更具未来,更能带来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巨大进步。

在《封神演绎》这部古老的神话小说中就有雷震子,是一个会飞的怪物。但是这就证明在那个时代,已经有人能想到要在天上飞,当时肯定会被认为是疯子。在现在,我说所有网络ID都会失效,所有承载网络用户的容器都会被打碎,你们也会说这是疯子,精神病。OK,请记住,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