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真的帮了我们大忙!” 四川省阿坝自治州红原县龙日乡龙日村的藏民拉玛扎西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今年3月份,他家养殖的两头牦牛被狼咬死,经查勘核实,中航安盟保险公司红原营销服务部立刻为他赔付了4千元。提起牦牛险,当地牧民无不称道。
2013年11月,红原县与中航安盟保险公司建立了牦牛养殖保险合作关系,率先在四川省藏区启动了特色农牧业养殖保险。
“牧民可自愿为畜龄一周岁以上、体重40公斤以上、无伤残、无保险责任范围内疾病的适龄母牦牛投保,每头牛一年投保2000元,投保费位120元,按照中央、省、州、县财政分级补助的方式,中央补助48元,省补助30元,州、县补助18元,牧民个人投保24元。”据中航安盟保险红原营销服务部经理旦正才旺介绍。牧民仅需为一头牦牛投保24元,就可大大降低牦牛饲养的风险。
为民解忧 率先启动
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仅1.4℃,是阿坝州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县域。红原建县晚,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极低,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总人口4.4万人的红原县,单牧业人口就有3.4万人,占了全县总人口的77%。“多少年来,牦牛养殖始终是我们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全县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红原县县长嘉央罗萨介绍,可以说,牦牛是当地藏民们的“衣食父母”。
受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粗放生产方式和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影响,红原的牦牛养殖抵御自然灾害和疫情风险的能力很低养殖业面临着巨大风险。“牦牛养殖很难跳出‘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农牧民增收,也制约我们县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县建设进程的推动。”当地畜牧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在四川省政府的争取下,牦牛自2010年就列入了中央财政补贴的险种范围,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办起来。“国内有些牧区曾开展过牦牛险,但效果不好,不可控的道德风险很高。为了解牧民之忧,我们决定放手一搏,在四川省率先搞起第一个高原特色险。”嘉央罗萨说。2013年9月,红原县政策性牦牛养殖保险工作正式启动。
普惠金融 多方共赢
短短大半年时间,中航安盟在红原县瓦切镇、安曲镇、查尔玛乡等8个乡镇(场)共承保适龄牦母牛约18.77万头,为牧民提供风险保障3.75亿元。截至7月17日,牦牛保险共接到报案8808起,预计赔款1922.04万元,简单赔付率已达85.34%。牦牛险已为当地藏牧民挽回了近2千万元的损失。
成绩背后,是多方艰辛的努力。当地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仅2千万元左右,但今年,仅牦牛险这项政策性农险当地县政府就补贴了338万元,差不多是年财政总收入的17%左右。当地政府的重视力度可见一斑。“牦牛险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就是再困难,再有压力,我们也要保障牧民们的利益。”嘉央罗萨告诉记者。为了牦牛险推广的顺利进行,红原县政府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在高原地区开展养殖业保险业务,困难很多。“最苦的时候是去年12月,红原的天气非常寒冷,我们工作在零下十多度的低温环境下,白天指导打耳标,晚上加班录入承保清单,连续奋战40多天。”旦正才旺说。
红原县地广人稀,为了切实掌控精准的业务信息,红原营销部在全县范围内招聘了13名能够使用藏汉双语的专职协保员,同时还聘请了52名村级兼职协保员,建立起了红原县牦牛保险经营管理服务体系。
在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牧民居住分散、参保积极性不高及不法商贩因利益受损散布谣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航安盟红原营销服务部如期完成了牦牛险初期的推广工作。
牦牛险的“红原模式”, 率先在藏牧区建立起了现代草原畜牧业风险保障机制,它是真正的民心工程,体现了惠普金融的基本精神。同时,也将为其他藏牧区开展高原特色险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我们在开展红原牦牛保险的同时,也将致力于县畜牧设施基础建设工作和防灾防损、畜牧防疫以及巨灾风险准备等工作,并依托集团优势为当地牧民提供全方位金融综合服务。”中航安盟保险四川省分公司总经理阮江介绍说。
瓦切乡唐日牦牛养殖合作社的头卓求扎告诉记者:“牦牛险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是牧民的福音。骗保的行为,我们坚决不做。这不仅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政府和保险公司负责。”广大牧民的诚信意识在不断地提高。
据悉,牦牛险来年的推广工作还没有开展,但已经有很多牧民前来咨询参保事宜,他们希望把公牦牛也纳入参保范围。
今年以来,红原模式所产生的星星之火越烧越旺,不仅在红原的牦牛保险规模会继续扩大,而且紧邻的若尔盖县正由中航安盟保险公司全面启动这项慧牧工程,毗邻的甘孜州也准备开始试点。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两三年,牦牛保险必将覆盖整个藏区,为牧区脆弱的传统畜牧业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